糖酒在线
 

中国食品行业 月度十大新闻(2021年9月)

   日期:2021-10-28     来源:中国食品报    浏览:134    评论:0    
核心提示:1 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京开幕  9月2日,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开幕,来自153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余家
 
1  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京开幕
  9月2日,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开幕,来自153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余家企业参展参会,充分展示服务贸易领域新发展新突破,共同享受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新技术新成果。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日晚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习近平强调,中国将提高开放水平,在全国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探索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扩大合作空间,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同世界共享中国技术发展成果;加强服务领域规则建设,支持北京等地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先试,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点评:共享服务贸易发展机遇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中国积极顺应服务贸易发展实际需要,欢迎各方分享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希望与各国携手破解当前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投资面临的问题。习近平主席宣布的一系列切实举措,充分展现了中国推动服务贸易发展、使各国人民共同享有服务贸易增长成果的胸怀和担当,充分彰显了中国坚定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始终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决心和信心。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服务业开放合作正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持续发展和开放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强大动能。

2  习近平在陕西榆林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
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13日至14日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时强调,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切实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点评:推动低碳转型  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榆林的巨大转变充分说明,好生态就是“金饭碗”,生态文明建设足以惠民,亦足以富民。唯有恪守生态富民之责,才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走得更远,才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能源低碳转型进入了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从近期看,减污降碳有助于缓解能源供应保障压力;从长远看,减污降碳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我们要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全力把这项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工作作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举措和具体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决打好能源低碳转型这场硬仗,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3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
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9日下午就加强我国生物安全建设进行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生物安全法,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以人为本、风险预防、分类管理、协同配合的原则,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
  点评: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
  近年来,我国生物安全工作不断向前迈进,生物安全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传统生物安全问题和新型生物安全风险相互叠加,境外生物威胁和内部生物风险交织并存,生物安全风险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我国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还存在短板弱项。必须科学分析我国生物安全形势,把握面临的风险挑战,进一步明确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思路和举措。完善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加强战略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完善国家生物安全战略。强化系统治理和全链条防控,坚持系统思维,科学施策,统筹谋划,抓好全链条治理。盯牢抓紧生物安全重点风险领域,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推进生物安全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科技力量,健全生物安全科研攻关机制,严格生物技术研发应用监管,加强生物实验室管理,严格科研项目伦理审查和科学家道德教育。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同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安全挑战,加强生物安全政策制定、风险评估、应急响应、信息共享、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交流。

5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9月发布《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基本完备;到2035年,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基本定型。这是在总结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生态补偿制度建设进行系统设计和统筹谋划,为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的“中国模式”确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点评: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为目的,综合运用行政手段、市场手段、法律手段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国际上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密集出台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和试点方案,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框架已基本形成。由于我国生态补偿在摸索中不断发展,各种机制建立的背景、目标、内容存在一定差异,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还不够。尤其是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的新发展阶段,迫切需要运用好生态补偿这个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促进绿色发展和均衡发展的政策工具,建立成熟定型的生态补偿制度。《意见》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关于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重要文件,对我国的生态补偿制度进行了整体谋划。

6  我国首部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发布
  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9月7日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首部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级达到4.5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3%,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6万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
  点评:以绿色发展之笔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作为我国首部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其中提出的4方面11项定量指标,为推动农业向绿而行划定“硬杠杠”,让绿色发展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支撑点,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解决好农业污染这个问题,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强化投入减量、绿色替代、循环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与此同时,农业面源污染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仍然较大,防治工作任重道远。为此,《规划》坚持问题导向,要求强化政策扶持,突出工作重点,加强重点流域治理,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以精细的现代化治理打赢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绿色发展增效提质。

7  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取得十项共识
携手合作维护粮食安全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粮食安全事关人类生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9月9日至11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的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上,来自5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企业、非政府组织的300多名代表围绕“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世界粮食安全”主题展开深入交流。这次大会共有70位嘉宾进行了致辞发言和演讲交流,取得了行动减损、机制减损、平台减损、生产减损等10项减损共识成果。
  点评:为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
  为减少消费环节浪费,我国已于今年4月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法律形式规范消费者和餐饮行业行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当牢牢抓实生产、产后、消费等各个环节。积极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健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支持农户科学储粮,强化粮食运输环节减损保障,加强粮食损失浪费全链条管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鼓励粮食储存、运输、加工技术装备研发,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粮食供应链深度融合,制定完善促进粮食节约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引导适度加工和粮食资源综合利用。认真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动分享粮食减损经验,开展粮食减损对外项目合作,共同推动实现全球零饥饿、零贫困目标。

8 《“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发布
  9月15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制定的《“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方案》指出,在源头减量方面,商品零售、电子商务、外卖、快递等重点领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现象大幅减少,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到1000万个;在回收处置方面,地级及以上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塑料废弃物收集转运效率大幅提高;农膜回收率达到85%,全国地膜残留量实现零增长;在垃圾清理方面,重点水域、重点旅游景区、农村地区的历史遗留露天塑料垃圾基本清零。塑料垃圾向自然环境泄漏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点评: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
  塑料污染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治理起来也无法一蹴而就。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是治理塑料污染的重要方法论。要强化源头治理,抓住塑料制品生产使用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分类提出管理要求。积极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产品,增加绿色产品供给,是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要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努力形成更加完善的循环经济系统。各地区、各领域应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实施路径,积极稳妥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有力执行、有序推进,最终要落到有效实施上。政府要行动起来,做好引导与监管;企业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走绿色发展之路;公众要积极参与,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小小塑料袋,呼唤治理大智慧。建立健全各环节管理制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一定能为治理塑料污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9  三部委联合印发
《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产量和消费总量居世界首位,但存在部分地区无序扩张、茶产品开发利用不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等突出问题。为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9月14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出台《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我国茶园面积稳定在现有水平,茶产业科技贡献率达65%;干毛茶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茶叶出口额达到25亿美元,培育若干个年销售额超20亿元的大型现代茶产业企业集团;茶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茶文化大力弘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点评:推动茶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茶叶在中国历史悠久,然而茶产业的大而不强也是不争的事实。《指导意见》的出台为茶产业的健康发展点明了路径。培育壮大融合主体,支持茶企同业整合、兼并重组,推动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上市融资,鼓励发展大型茶企牵头,合作社、家庭农场跟进,茶农积极参与的茶产业化联合体,加强产销衔接和利益联结。促进全链条融合。引导各茶区统筹协调茶产业各环节各主体建设茶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典型县,完善产业链上中下游联结机制,形成“链主”企业带动,各环节经营主体有机衔接、分工协作、协调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推动茶文旅融合。开发茶文旅融合新业态,打造茶旅精品线路、精品园区和特色小镇。深入挖掘中国茶文化丰富内涵和深刻精髓,办好“国际茶日”等主题活动,传承好茶艺、茶理、茶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茶文化传播和走出去。

10  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日前,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天津工业生物所”)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该成果于北京时间9月2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
  天津工业生物所科研人员创制的这条利用二氧化碳和电解产生的氢气合成淀粉的人工路线,涉及11步核心生化反应,淀粉合成速率是玉米淀粉合成速率的8.5倍。从能量角度看,光合作用的本质是将太阳光能转化为淀粉中储存的化学能。因此,将光能高效地转变为化学能并储存下来成为关键。
  科研人员挖掘和改造了来自动物、植物、微生物等31个不同物种的62个生物酶催化剂,最终优中选优,使用10个酶逐步将甲醇转化为淀粉。这种路径不仅能合成易消化的支链淀粉,还能合成消化慢、升糖慢的直链淀粉。
  点评:实验室里一小步,减碳路上一大步
  正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科学成果的应用转化也需要时间的积累。虽然目前该成果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距离,但不碍于我们现在对其未来应用的设想。
食品生产大约占据全球40%的耕地,产生了25%的温室气体。作为最主要的粮食成分之一,淀粉的可持续供应是人类未来面临的重要挑战。与此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出现了粮食危机。2019年,全世界有近7.5亿人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占世界总人口近十分之一。如果未来该系统过程成本与农业种植相比具有经济可行性,并实际应用,将有可能节约90%以上的耕地和淡水资源,提高人类粮食安全水平。此外,该研究对中国、对世界解决“碳中和”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刘天助
 

糖酒会公众号

 
打赏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糖酒在线)”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