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酒在线
 

“凡事皆要零添加”? 食品创新切莫“连哄带忽悠”

   日期:2021-03-06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147    评论:0    
核心提示:  近日,一篇发布于在线学术期刊eFood上的论文将矛头指向零添加酱油,进而引发多方争议。涉事的千禾味业更称遭遇了恶意抹黑,
  近日,一篇发布于在线学术期刊eFood上的论文将矛头指向“零添加”酱油,进而引发多方争议。涉事的千禾味业更称遭遇了“恶意抹黑”,已就此事报警。

不仅是“零添加”酱油近年火热,米面粮油、零食饮料、酸奶、方便食品等更是各类“零添加食品”的高产区。消费者追求更自然口味的食品本就正常,但为了迎合需求,不遗余力的在“添加”二字上做文章,所谓高端、新品必从“零添加”入手,不仅弄的消费者一头雾水,更俨然形成了一种病态潮流。

笔者疑惑的是,包括酱油在内的食品企业,产品创新是否有必要抓着“零添加”不放?无论是从业者口中的“现代食品工业灵魂”,还是消费者心中的“洪水猛兽”,食品添加剂的取舍与使用,终究是专业的科学问题,需要有消费者认知过程。但在相关标准不足、法规缺失的前提下,一些企业本着“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态度,大肆标榜自身产品“零添加”,这就属于动了歪心思了。

从上述论文事件报道来看,味精(谷氨酸钠)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决定了原酿本味酱油与普通酱油的区别,而市场仍可以找到标称“零添加”却使用了味精或食品添加剂的酱油产品,可见真正意义的“零添加”和消费者理解的“零添加”,二者仍有不小差别。

笔者认为,是否选择“零添加”是消费者的自由,但不该成为个别企业胡说八道的理由。在食品安全高敏感度的背景下,一些企业自觉充当了“恐吓气氛组”的角色,在灌输“零添加”导致的“添加有害”反向逻辑衬托下,大打感情牌、健康牌、个性牌,让消费者在“零添加”的面前“就范”,乖乖买单。自己赚的盆满钵满的同时,促成了“凡事皆要零添加”的病态消费观。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7月和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就《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便有不得标注“对于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以‘不添加’‘ 零添加’‘ 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要求。

在笔者看来,食品“零添加”乱象已经得到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治乱当从立规矩开始。但从长远来看,如何提高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公众在食品消费方面的信心和认知才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核心。
 

糖酒会公众号

 
打赏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糖酒在线)”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