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酒在线
 

全球食物动态感知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 对未来中长期食物供给变化进行预判

   日期:2023-11-09     来源:中国食品报    浏览:182    评论:0    
核心提示:  日前,全球食物动态感知研究中心成立签约仪式在北京工商大学举行。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司长熊绍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赵
  日前,全球食物动态感知研究中心成立签约仪式在北京工商大学举行。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司长熊绍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建华,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天晖等专家就该中心建立的目的和作用进行了讨论。
  据介绍,全球食物动态感知研究中心是在北京工商大学已有的食品大数据基础上,通过与国内权威科研院所、机构等的联合,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卫星数据、历史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等,呈现数字化、数据化、数智化的全球食物地图,采用AI智能运算、计算及监控等,实现对全球食物可持续产出和供给变化的动态感知,针对性地开展预测和演化过程的研究,实现对全球食物产出和供给变化的动态感知、预测与演化的研究,为国家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市场的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参考和提示;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专业数据服务等。该中心将包含四个大类的建设内容和研究方向: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和运算模型的建立,中长期动态感知研究、预测和预报,建议和应对措施的提出。
  “食品安全,首先应该是建立在大食物观基础上的保障食物生产和供给的安全。”对该中心将发挥的作用,赵春江认为,通过对影响国内及全球食物产出和供给变化因素做出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依靠建立数据模型和智能运算,对未来中长期食物生产供给前景做出预判和动态感知,意义重大。有助于把握全球范围的食物生产和供给安全的宏观大势、为国家相关部门和机构提升科学决策能力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通过对中长期动态预测和研究,有助于加强食物产业物流和供应链的风险监测,及时预判和制定相应措施,应对和防范监控区域出现的食物生产供给重大风险。通过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和智能运算模型等,可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机遇,助力宏观管理部门和微观经营单位的数字化转型。通过科研成果分享,也可为欠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帮助和支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做出中国贡献。他希望该研究中心成立后,遵循科学、严谨、创新、开放的态度开展研究工作,多出科研成果,为我国和世界食物供给保障和安全做出贡献。
  郭建华表示,北京工商大学始终坚持“商科做强、工科做精、工商融合、双轮驱动”的发展理念,加快创建“双一流”学科。当前,学校着力建设交叉学科,中心的成立,是学校针对食物领域重大科研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和探索创新而迈出的重要一步。全球食物动态感知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发挥各个合作院所和机构在食物领域的比较优势,通过深入合作和跨学科协作,对全球食物生产和供给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科研成果和应对解决方案。与各方合作成立的多元化的交叉合作团队将汇聚各种资源和力量,有针对性地确定科研课题和研究方向,以科学、严谨、创新的态度开展全球食物动态感知研究工作。他期待,为解决全球粮食供应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
  熊绍员认为,气象及气候变化科技研发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实施“双碳”战略的最重要科学基础。气象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作为我国气候和气候变化监测预测评估的国家级业务单位,在这个研究平台中将发挥积极和重要作用。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将密切关注、积极支持全球食物动态感知研究中心的创新发展。
  马天晖提出,践行大食物观,科技是关键。加强前沿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建立国家级大食物资源监测评价体系,势在必行,也义不容辞。“全球食物动态感知研究中心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聚焦粮食与物资储备领域,航天信息始终坚持服务保障粮食安全。”马天晖表示,在数字经济时代,航天信息主动把握机遇,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构建粮食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她提出,在全球食物动态感知研究中心的后续工作中,航天信息将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和项目实践经验,特别是结合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能力,切实发挥好作用,为中心的科研创新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糖酒会公众号

 
打赏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糖酒在线)”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